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科技赋能,让百姓餐桌更加充盈——山东各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势头正劲
来源:大众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8-08 09:08:13

科技赋能,让百姓餐桌更加充盈


(资料图片)

——山东各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势头正劲

像设计工业产品一样设计耐盐碱种子,并通过人工模拟环境加速繁育;建立盐碱地高效阻盐与快速培肥扩容增效技术模式,有效降低盐分、提升地力等级……在位于省黄三角农高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,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、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正在火热开展中。

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,对粮食安全、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。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土壤分布广泛、类型丰富,面积达到43.97万亩,占全区总面积的83.75%,是探索盐碱地治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的天然本底试验场。去年12月,科技部正式批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,努力打造盐碱地科技创新高地,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。

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近日,中宣部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活动在山东举行。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,从农业企业到科研机构再到田间地头,种业振兴加力推动,先进技术、装备加快推广应用,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势头正劲,“粮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更加充盈、丰盛。

让土豆成干粮

“别拿土豆不当干粮。”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、水稻、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。在位于乐陵市的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,董事长梁希森带领团队多年来育良种、深加工,着力推动马铃薯主粮化。

“‘希森6号’,薯形好、薯皮光滑,产量高,口感好,抗病、抗旱,并以单季亩产9.38吨、9.58吨的产量,两度刷新世界单产纪录,已经在全国26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。”梁希森说,推动马铃薯主粮化,必须从根本上培育更多适宜的良种。依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集团已成功培育出3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(系)。

马铃薯全粉、马铃薯馒头、马铃薯曲奇、马铃薯面条……企业生产的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制品广受市场欢迎。“马铃薯加工成全粉,可以贮存15年不变质,这对粮食储备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柏耿说,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个问题,马铃薯含水量较高,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,要去掉百分之七八十的水,加工成本高。因此,团队又开发了生浆馒头,就是直接将鲜马铃薯清洗去皮后打成生浆,然后跟面粉混合制作,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。

未来,希森将加快研发步伐,努力形成从育种到大田种植到餐桌主食一体化的有机食品产业链条,为攥紧中国种子、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力量。

智能化储粮降损耗

在位于齐河县焦庙镇的粮食烘干仓储指挥中心,动态监管平台上实时显示着全县15个乡镇16处粮食综合服务中心的粮食库存量、出入库、粮情、烘干等相关信息。这些是齐河去年投资建设的,共配套5000吨智能化恒温粮仓38座,总仓容达19万吨,日烘干能力达到1.08万吨。

减损就是增产,降耗就是增收。聚焦粮食全链条减损降耗、补齐产后处理短板,齐河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,有效改善粮食产后烘干、储存条件,解决极端恶劣天气下粮食无处晾晒容易霉变、农户自行储粮损耗大等难题。

“每处粮仓内都安装有多参数良性检测系统,可全天候对粮堆中的温度、湿度、水分气体成分及虫害情况进行检测,如果出现异常情况,可以进行远程操控,从而保障粮食品质,确保储粮安全。”项目投资方、齐源集团下属企业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勇说,通过应用“物联网+智能化”储粮技术,实现粮食库存“低温、低氧、低能耗”,粮食保管损耗低于0.9%,每年可节粮减损7000吨。

数字化种菜增效益

高档盆花生产基地、现代苹果生产基地、蔬菜育种育苗示范园……广饶县大王镇发展形成蔬菜、花卉林果两大主导产业格局,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,大田菜面积1万亩,花卉林果面积5000亩,年产蔬菜量达到20万吨。

“这里建成了东营市首家综合性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平台——现代农业集成应用平台,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管控、物联网传感等国内最先进技术,为园区内及周边4600栋蔬菜温室提供农情监测、生产管控、统计分析、技术指导、质量追溯等智能化远程服务,可实现温室数据自动采集、自动分析、自动推送、自动控制。”在广饶县怡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端集成蔬菜育种育苗示范园,“云”上管理的番茄等蔬菜种苗长势喜人,企业总经理李悦悦介绍,项目惠及周边45个村、3000多家农户,户均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。

在奥孚(广饶)现代苹果生产基地,“瑞雪”“维纳斯黄金”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鲁丽”等优质苹果新品种已经进入初步的产量期。“今年产量能达到300万斤,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到1500万元之间。”奥孚(广饶)苹果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旭光介绍,基地按照国际领先的矮砧、宽行、密植栽培模式建设,配备支撑格架系统、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、机械化植保、绿色防控体系,实现精细化管理,确保品质。

向科技要产量、要质量、要效益,各地正抢抓数字革命机遇,注重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全领域、各环节,集成技术方案,拓展应用场景,着力改造提升生产经营方式,以数字化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。

(大众日报记者毛鑫鑫 报道)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